發布日期:2019-09-21 07:36:11 來源:
工作中的“黃河號”盾構機 新時報記者郭堯攝
20日上午,隨著“黃河號”盾構機刀盤緩緩轉動,被譽為“萬里黃河第一隧”的濟南黃河隧道工程正式盾構掘進。這將是史上首個超大直徑盾構機下穿黃河作業。隧道設計為雙管雙層,上層為雙向六車道公路,下層為軌道交通預留通道,計劃2021年通車。
隧道雙層雙洞,盾構機有5層樓高
濟南黃河隧道位于濟南城市中軸線上,北連鵲山、濟北次中心,南接濟濼路,隧道全長4760米,其中盾構段長2519.2米。20日上午,記者在濟南黃河隧道工程現場看到,“黃河號”盾構機已在北岸西洞的始發井就位。在北岸東洞,“泰山號”盾構機在始發井中,正處于調試拼裝階段。盾構機的刀盤直徑15.76米,相當于5層樓高。隧道開挖直徑15.76米,為目前世界上在建的最大直徑公軌合建盾構隧道。
濟南黃河隧道設計為雙管雙層,管片外徑15.2米,內徑13.9米。上層為雙向六車道公路,下層為預留的軌道交通空間,以及煙道、縱向逃生通道、管廊。通俗來說,就是上面走汽車,下面跑地鐵。
此前規劃顯示,隧道北岸將會設置收費站。隧道建成后是否會收費目前尚無定論。
水下65米穿越,一天前進最多10米
從始發井井口來看,“黃河號”已處于掘進24米的位置。
與濟南以往的工程不一樣,這是隧道首次從“地上懸河”下穿過。在濟南濼口段,黃河河床高出南岸天橋區地面5米,是一條水量巨大的地上懸河。濟南黃河隧道的最低點位于黃河水面下65米,最大水土壓力7.5巴,相當于每一張名片大小的地方,都承受著4個93公斤成年人的體重。
中鐵十四局黃河隧道項目盾構區副經理田兆平介紹,按照目前當前的地質條件,一天能向前掘進8到10米,隨著進入河床,土質相對細軟,一天能掘進10到16米。預計10個月后,“黃河號”盾構機即可抵達黃河南岸。據了解,穿黃隧道工程計劃于2021年10月完工通車,爭取在2021年9月提前實現。
三橋一隧,正在穿越黃河
2017年,濟南市啟動了“三橋一隧”計劃,建設齊魯黃河大橋、濟南黃河公路大橋、鳳凰路黃河大橋以及濟南黃河隧道。其中,鳳凰路黃河大橋項目全長6683米,按照雙向8車道一級公路標準建設,中間預留城市軌道交通空間,目前也正在施工階段,通車后將把濟南東部的歷城區、高新區、濟陽區連為一體;齊魯黃河大橋是世界最大網狀吊桿系桿拱橋,目前正在施工,建成后將連通濟南槐蔭區、天橋區;濟南黃河公路大橋復線工程的立項也在加速推進中,將實現主城區與濟北次中心的快速交通聯絡。
根據計劃,濟南黃河隧道工程將于2021年10月完工通車。屆時,濟南北部新城與主城區之間的聯系將極大增強,加速濟南從“大明湖時代”邁向“黃河時代”。同時,北跨攜河發展有利于引導濟南城市人口、基礎設施和產業向北拓展,擴大輻射帶動效應,帶動黃河兩岸經濟高效、一體化發展。(新時報記者李尚隆)
●多知道點
解密穿黃盾構機:
特制“巨無霸”帶刀347把
從“地上懸河”下挖隧道,面臨很多工程難題,“黃河號”“泰山號”盾構機有什么拿手絕活?
中鐵十四局項目盾構經理李海振介紹,這兩臺盾構機是針對穿黃隧道特別定制的。盾構機總長166米,總重4000噸,刀盤上刀具共347把。因動力強勁,平均一天要消耗8000多度電,是一臺名副其實的“鉆洞老虎”。針對粉質黏土地層,刀盤開挖面加大了沖刷力度。
在盾構機進入始發狀態前,先要開挖基坑并進行主體工程建設。基坑主體結構完成之后,盾構機從上面吊裝到井下進行一個組裝,組裝完成后進行始發。
此外,這兩臺盾構機均相當于“超級智能機器人”,集隧道開挖、襯砌一次成型,自動化程度高。刀盤切削的土體經沖刷落入開挖倉底部,再經攪拌器以及泥水循環,泵送至地面泥水分離場進行沉淀或篩分處理;推進油缸每前進2米就停止推進進入拼裝模式,依次循環,環環相扣,最終形成一條完整的隧道。
盾構機開工之后,在液壓的推動下,只前進不后退。
(新時報記者李棟印 李尚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