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日期:2019-09-20 07:36:31 來源:
為給新中國70華誕獻上一份特別的“禮物”,本報自8月6日起推出“70年70人,我親歷我見證”系列創意策劃活動,幾乎每天都有一位人物在報紙以及新時報APP上與大家見面,掃二維碼還可以在新時報APP上觀看人物的采訪視頻及完整采訪文字。該策劃自推出后引發各方強烈反響和點贊。截至今日,本報已刊登36位富含時代特色的人物,后續還將有34位人物依次與大家見面。
這些人物中有耄耋老人,也有“90后”“00后”青年力量,有商界、文化界、體育界等社會各界名人,各行各業骨干精英,也有在基層一線默默奉獻的代表,他們每個人既是歷史洪流中的一顆水滴,又是推動時代發展的無數個支點之一。歲月在他們身上流過,他們的眼睛里映照著泉城的滄桑變幻,映照著不同時代不同行業的一段段光輝歷程。
年齡最大的98歲最小的11歲,“70年70人”映照不同時代不同行業
仔細觀察已刊登的人物照片,會發現他們不僅身份職業不同,年齡不同,人物的姿態及所處的場景也各有特色,照片凝縮下他們身著工裝專注工作的場景,凝縮下他們以敬禮向新中國70華誕致意的熱誠,凝縮下他們最平凡不過的日常瞬間……通過一幅幅照片,能看到一家家企業的成長壯大,看到多個行業在技術、模式等方面的突破創新,看到一線職工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成績,看到普通人在生活中與重大新聞事件劈面相逢的那份感受。
“歷史是由人組成的,像目前刊登的年齡最大的人物是98歲的趙元合老人,她不僅自己身上有歷史,也是不久前章丘洪災的親歷者,通過她能折射出眾志成城共抗臺風‘利奇馬’的經歷,也是正在發生的‘歷史’。”活動組委會相關負責人表示,刊登的“老一輩”人物中,還有91歲的全國名老中醫張鳴鶴、身體里“沉睡”著濟南戰役彈片的90歲老兵孫世芳、81歲的魯菜大師顏景祥等,青年一代中,也有濟南曾經的“最年輕社區書記”滕飛、“80后”青年女教師代表李曉康等,年齡最小的則是勝利大街小學學生宋炎錕,今年只有11歲,這些人物也代表了不同時代的特色。
此外,“70年70人”涉及形形色色各種行業和領域,像體育界,有第一個打破田徑世界紀錄的中國人鄭鳳榮、“山東足球教父”殷鐵生等,文藝界有著名表演藝術家薛中銳等,醫學界的有中國工程院院士張運等,還有教師、消防員、護林員、城肥清疏員、技工、社區書記等諸多活躍在基層一線奉獻的普通人。“濟南時報此前就有‘讓普通人上頭條’的傳統,以普通人的故事、情感、事跡來讓報紙更有溫度,這次的創意活動也選取了多名來自不同行業的普通市民,以他們的身影去以點帶面、由小見大去折射歷史。”活動組委會相關負責人表示。
市民點贊創意活動,部分推薦人選被采納
在“70人”陸續刊登的過程中,本報收到眾多市民的熱情回饋及建議,還有不少人推薦了自己心中能作為濟南歷史見證的人選,其中有部分人選得到了采納。
“第一個人物登出來沒多久,我們就收到建議,有住在黑虎泉附近的市民推薦為護泉付出一生心血的‘愛泉老人’徐家茂,我們迅速聯系采訪并進行了刊登。”活動組委會相關負責人說,有喜歡籃球的市民推薦山東籃壇功勛教練葉鵬,也得到了采納,還有一些市民建議雖然由于各種原因未能實現,但活動組委會對每條建議都認真對待。
“感覺這個創意形式很有意思,人物很有代表性,照片拍得好,文案也很簡潔生動,掃碼進入新時報APP內的鏈接又能直接看到人物采訪短視頻和有關人物的詳細采訪報道,點開新時報APP還能看到該人物的開屏大圖,非常方便轉發朋友圈。”市民孫先生說,自己目前在收藏每個人物的高清圖片,想要“集齊”70個人物。
“這些人加在一起,感覺新中國成立以來的濟南歷史就撲面而來。”69歲的市民賈女士表示,有不少登出的人物讓她感慨萬千,喚起了舊日回憶。“看到顏景祥老爺子,我就想起當年去燕喜堂吃飯,看到薛中銳老師就想起追看《康熙王朝》的時候,看到劉堃校長就想起家里孩子上省實驗中學的場景。”賈女士說,自己為此專門下載了新時報APP,今后也會持續關注這個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