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日期:2019-09-10 09:19:59 來源:
每年的山東文博會,各個區縣的展區都是一道獨特的風景線,今年更不例外。記者了解到,第八屆山東文博會在保證全省16市繼續參展的基礎上,除了濟南市有10個區縣參展外,其他城市參展的區縣達14個,創歷屆之最。
區縣參展讓文博會更加“接地氣”。在今年的文博會上,不少區縣打出了自己的文化產業王牌,莒縣書畫、龍口管樂器、周村燒餅和絲綢……每一項都傳承著古老的文化技藝,訴說著來自民間的智慧和家鄉的“味道”。
區縣打出“非遺牌”身邊處處有“文博”影子記者了解到,今年不少區縣展區都有非遺項目亮相。那些隱藏在市井小巷的民間藝術,那些在時間中磨洗的匠人精神,都將在文博會上一一呈現。
享有聯合國“千年古縣”殊榮的莒縣,將在文博會上展出莒縣過門箋。莒縣文化底蘊深厚、文化遺產資源豐富,目前擁有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1項、國家級3項、省級6項、市級68項、縣級100余項,過門箋更是莒縣文化產業一顆奪目的明珠。莒縣過門箋是剪紙藝術的代表,“過門箋,落門箋,落到地上都是錢”,一句民謠反映了人們對過門箋的美好寄托。
周村的燒餅香飄萬里,周村的絲綢名揚天下。在本屆文博會上,游客們不但能品嘗到香噴噴的周村燒餅,還能欣賞到精美別致的周村絲綢。
周村燒餅是淄博市名吃,其制作技藝被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周村燒餅歷史悠久,至今已有1800多年的歷史,以小麥粉、白砂糖、芝麻為原料,制成后薄如秋葉,形似滿月,落地珠散玉碎,入口回味無窮。而周村絲綢織染技藝是山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商代起周村就是重要的絲綢紡織中心。從漢至唐代,周村一直是世界著名的海上和陸路絲綢之路的重要源頭。明清時期,周村絲織手工業仍具規模,為當地五大行業之首。“桑植滿田園,戶戶皆養蠶,步步聞機聲,家家織綢緞”,這首民謠生動再現了當時周村絲織業的繁榮景象。
曾被一代文豪蘇軾收藏的青州紅絲硯,是一種古老的傳統手工藝品。以青州天然的紅絲石為原料制作的石硯,早在唐宋時期即負盛名,為諸硯之首,相傳在古代有“勝過端硯”的美譽。唐代書法家柳公權在他的《硯論》中就提到“蓄硯以青州為第一”,歐陽修的《硯譜》、米芾《硯史》等都有記述。如今,青州紅絲硯加工技藝已成為濰坊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
傳統手工藝煥發新生機
助推鄉村振興
文博會上,還將展出大量來自田間地頭的創意產品,傳統的農村手工藝品被轉化成各類文創產品,煥發出新的生機,帶給人們美的享受的同時,也為農民們蹚出一條增加收入的新路子。
說起草柳編,就不得不提文登。文登二甲村草柳編獨具一格,“樸而不俗,真而不拙”,村中的手藝人將這一技藝代代相傳,至今已有500年的歷史。今年7月份,二甲村草柳編還應韓國釜山市手工藝品展會的邀請走出國門,參加了手工藝品的國際展銷會。
本屆文博會上,“農民畫”是青州展區的一個重頭戲。青州市在2016年被評為“中國農民畫之鄉”,青州農民畫質樸古拙,色彩艷麗奔放,是源于生活、聚焦“三農”的大眾藝術,更是齊魯大地優秀傳統文化的代表。
近年來,青州市將農民畫作為助力鄉村振興的文化產業來抓,設計開發的農民畫衍生品與青州旅游市場充分結合,得到了廣大游客的高度評價,一度引發搶購熱潮。據悉,本次文博會除了展出青州農民畫部分作品、衍生品之外,還設計了農民畫體驗環節,讓游客自己動手,體驗青州農民畫的繪制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