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日期:2019-09-03 06:50:16 來源:
兩個家庭的“全家福”
見證“壯麗70年”,不僅能找到當年使用過的老物件,還可以尋找到失散多年的“老朋友”。8月26日,在新時報記者的“撮合”下,通過一張烈士證牽線,兩個家庭“認起了親”。
“真是一張烈士證牽來的緣分!”老人郭慶華說。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8月16日,本報刊發的“這張烈士證是‘傳家寶’”報道。報道登載了郭慶華的爺爺郭逢元的烈士證以及郭逢元與兩位同事的合影,并轉達了郭慶華一家人尋找合影中另外兩人的迫切心情。除了通過本報發布尋找的心愿,郭慶華曾多次通過其他渠道尋找合影中的其他兩人,甚至一度登上央視《等著你》欄目尋找,但未果。
在稿件見報后的次日,本報就接到讀者李海建打來的電話,李先生稱照片中間的那位是自己的爺爺李元貞,并提供了李元貞老年時的照片。李先生說,“文章中所描述的時間、地點、人物都與爺爺的經歷十分相似。”如今,爺爺李元貞已于2001年8月2日在杭州過世,當年《杭州日報》還發過訃告。李海建告訴記者,自己全家也一直生活在萊蕪,甚至與郭先生一家的居住地相隔不超過7公里。“我們覺得就是爺爺本人!但是不是真的,還得見個面才能確定。”郭慶華得知有了合影的消息后,心情非常激動與迫切,也表達了要兩家一起見個面的想法,這才有了8月26日的兩家70年來的首次“認親”。
“那時候你父親和你爺爺經常到我家來,就是這個地方,這是祖屋翻蓋的房子。”8月26日上午,李海建一家四口來到郭慶華家中。85歲高齡的郭傳忠(郭慶華的父親)激動地向李忠祥(李海建的父親)介紹,“我父親就出生在這里,快一個世紀了,我們家一直沒挪過地方。”郭傳忠表示,1949年前后,也就是烈士郭逢元犧牲前,自己已十五六歲,能清楚地記得當年父輩工作的情景。“你爺爺是地下黨,經常到我家里來和我父親喝茶談工作,你父親也來過。”說到這里,郭傳忠還向李海建描述了記憶中李元貞的樣子,“瘦瘦的,臉長長的。”說到此處,郭傳忠拿出了自己珍藏的烈士證和那張三人合影照。李忠祥將父親李元貞的晚年生活照與之一一比對,最終確定,“沒錯,這就是我父親,工作時間也對得上。”李忠祥說,1949年前后,父親李元貞確實在魯中南區黨委組織部任職。李忠祥告訴記者,自己從小就知道,父親是個共產黨員,“在我四五歲的時候,就跟著母親坐過牢。”李忠祥說,因為父親是共產黨員,自己和家人還因此坐過兩次牢房。“長大后,我父親在北京工作,單位發點福利,他就跟我們念叨,現在好日子來了,我有多少戰友沒能挺過來。”李忠祥說,父親在世時常告誡家人,現在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要懂得知足惜福。
采訪中記者了解到,李海建如今與郭慶華的兒子同在萊鋼工作,而李忠祥與郭傳忠的弟弟還曾經是同事。兩家淵源不可謂不深。雖然兩家人共同生活、工作在同一片土地上,卻“對面相逢不相識”,從來不知道70年前,老一輩的郭逢元與李元貞曾攜手并肩奮戰在萊蕪這片土地上。“要是沒有《濟南日報》和《濟南時報》上的報道,咱還見不了面,說不上話。”發起這場“認親”之旅的郭慶華很高興,“接下來我還會繼續尋找照片上的第三個人,我們以后年年相聚!”
9月2日,郭慶華打來電話告知記者,照片上第三個人也已找到,系萊蕪大故事村人,叫尚德甫,曾任沂東縣郵電局局長,不幸于1949年3月犧牲。(新時報記者 王晶)
相關鏈接
他們是革命者、建設者、改革者、創新者……70年,風云激蕩,每一個時代有每一個時代的勇敢者,他們各自代表一個時代的映像,又共同組成生生不息的時代群像。濟南時報聯合祥泰控股有限公司連續四年挖掘、傳承泉水泉城文化,提升泉城品牌,留住這座城與這城人的故事。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活動再次啟動,以“泉城記憶 時代映像”為主題,采取“口述歷史”形式,一起留住濟南故事。活動征集將持續到11月初,新時報客戶端將開設專欄展播,邀您共同參與關注。線索反饋電話:0531-67976772/67976222,視頻發送郵箱:jnquanchengjiyi@163.com。
掃碼看口述歷史展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