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日期:2019-08-21 09:10:06 來源:
李瑞勇展示自己拍攝的泉水圖片 濟南日報記者趙曉明 攝
1981年,團員青年在趵突泉義務清淤。 李瑞勇 攝
“小時候,我對泉水就有一種揮之不去的感情,這種感情究竟是什么?我說不清。隨著年齡不斷增長,翻看這些老照片,我逐漸明白,‘揮之不去’,就是一種感情。”翻開李瑞勇的畫冊,濟南的泉水如涓涓細流一般展現在眼前,這里收藏著近40年來他拍攝的關于濟南泉水的圖片,有趵突騰空的美景;也有泉池斷流的遺憾;有上世紀80年代愛泉青年在泉池清淤的勞動盛況;也有21世紀小學生護泉愛泉描繪夢想的美好……一張張影像斑駁的老照片,像是一條紐帶串起濟南泉水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影像憶泉水,保泉護泉在路上
濟南市攝影家協會原主席、今年65歲的李瑞勇在年輕時候就愛搗鼓相機。1972年畢業后,他在濟南市少年宮從事美術、攝影工作。李瑞勇說,小時候經常到趵突泉公園看泉水,那時的三股水冒得很高,池底的下面安裝著粗粗的大管子,問了大人才知道那是自來水廠的抽水管道。那時的自來水廠就在現在的趵突泉池的南邊,離泉池一墻之隔。當時人們以為趵突泉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天然地下水庫,喝著泉水長大的濟南人從未想到泉水會有斷流的一天。
然而,上世紀80年代初期,趵突泉出現了斷流。“你看這張圖片,就是1981年團員青年在趵突泉義務清淤時拍攝的。”說到這里,李瑞勇長吁一口氣,思緒仿佛又回到當時熱火朝天勞作的場景中。“在當時,泉水和濟南人的生活是息息相關的,泉池干涸讓很多人無法接受,所以團市委一號召,許多團組織紛紛響應,在沒有施工器械的情況下,男女青年齊上陣,大家用锨挖,用筐抬,人工吊運污泥,工地邊上放個水桶,中午自帶干糧,用辛勤的汗水為‘天下第一泉’來了個徹底的潔面。”
之后的幾年間,趵突泉又出現幾次停噴,大家逐漸明白,保泉,只靠天行不通,便開始大力倡導節水保泉,強制關停地下水開采,開展補水回灌。經過不懈努力,2003年終于等來了趵突泉復噴,而且一噴就是16年,至今沒有斷流。近年來市政府通過立法加大了對泉水的保護力度。2017年,濟南市委市政府作出決定,濟南泉·城文化景觀正式申遺,相信未來的濟南將持續再現“家家泉水,戶戶垂楊”的美麗景色。
眾泉匯明湖,推著城市在發展
翻看李瑞勇的圖片,拍攝最多的景區莫過于大明湖,這里還珍藏著他兒時的美好記憶:春日泛舟,夏季賞荷,秋來垂釣,冬看采藕。李瑞勇說,那時,人們的文化生活比較單調,每到重要的節日,濟南市的主要游園活動都設在大明湖,那時能搞到一張游園票就是很風光的事了,“這張照片就是上世紀70年代末‘五一’大明湖游園活動時的現場,人山人海。”
過去大明湖周邊居民稠密,老城區留下來的老舊民房擁擠不堪,大明湖周邊是不通透的,湖岸四周也環不起來。2004年開始的大明湖擴建工程拉開了世紀大變樣的序幕,2007年10月工程正式開工。“這些照片都是大明湖擴建以后拍攝的,再現了山、泉、湖、人融為一體的泉城特色,同時也帶動了周邊的城區規劃和建設。”
李瑞勇說,如今的大明湖,可以和西湖媲美了。2016年底大明湖已全部實現免費開放,真正還湖于民,八方游客慕名而來,濟南的美譽度也因大明湖的美而不斷提升。2017年開始打造的明湖夜宴亮化工程使大明湖成為泉城濟南的一顆璀璨的夜明珠,每天都吸引著大量的游客。大明湖正經歷著世紀大變樣,千年大明湖正在綻放出新的時代芳華。
“現在的我依然在拍攝,今天的影像就是明天的歷史,為歷史留影,為城市留印,讓子孫后代都知道這座城的昨天、今天和明天,以史鑒今、啟迪后人,就是我拍攝的意義。”李瑞勇說。
小貼士:濟南市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發展成就展的籌備工作由市委宣傳部牽頭,濟南日報報業集團、市發展改革委、市委黨史研究院、市檔案館、市文化和旅游局、濟南廣播電視臺、濟南出版集團等相關單位負責。目前,成就展的資料征集等各項工作正在緊張有序進行。如果您有體現濟南70年經濟社會發展成就的老物件、老照片或者影像片段,請與我們聯系。符合要求的,我們將安排專職人員上門甄選。
聯系人:趙女士
聯系電話:82061110、67976222
郵箱:jn70ncjz@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