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日期:2018-08-07 15:43:02 來源: 舜網-濟南日報
刀刃向內自我革命,換位思考查找痛點。為深入貫徹全市優化營商環境動員大會精神,本月初,市環保局推出深化市級審批服務優化營商環境的十二條工作措施,力求全力打造一流營商環境,切實方便群眾和企業辦事。“十二條”措施推出后效果好不好?前來辦事的企業和群眾有沒有解除“切膚之痛”?8月6日上午一上班,記者就前往市政務服務中心行政審批服務大廳環保窗口一探究竟。
“上周才交的環評申請,今天就通知我這周三召開技術評估會,這太出乎意料了。”市政務服務中心行政審批服務大廳環保窗口前,濟南泰星精細化工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兼總工程師肖學文手持一張濟南市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審查中心出具的
通知單,喜悅之情溢于言表。
原來,肖學文一大早前來,是想拿回市環保部門剛剛批復的公司4000噸無鹵阻燃劑項目環評文件報告,前期由于化工項目落地政策原因,他已經足足盼了一個多月,為此今天特意從章丘趕過來。
可讓他沒想到的是,公司上周剛剛申請的另一個項目,從遞交環評材料到召開技術評估會,環保部門竟然只用了5個工作日。“開完技術評估會,最快5天修改,不出意外本月中下旬就能開工了。”肖學文扳著指頭計算,市環保局十二條措施中提出“邊公示邊審查”,大大壓縮了公示期占用的時間,“過去一個多月才能走完的程序,現在十來天就能完事,給我們企業節省了大量時間。”
對于企業來說,節省了時間意味著對市場主動權的掌握。肖學文介紹說,按照目前的審批進度,這個新申請的項目有望在冬季前完工,而在此之前,他們對項目上馬的日期估算在明年春天以后。“項目提前完成了,我們的產品就能提早進入市場,獲得更多效益和回報。”
與肖學文一樣興奮的,還有濟南熱力集團有限公司發展規劃部項目主管王琳。這位給公司跑了近十年審批手續的老員工,前段時間還在為公司項目部一個接一個的“催命”電話而苦惱。“受供熱周期影響,每年留給熱力企業的施工時間也就三個月”,王琳說,每年做計劃時,公司要給招投標、供貨商生產留出足夠時間,這樣項目部才能開展工作,所以審批時間長短就顯得很重要,過去就曾出現過供熱項目因為施工時間不足被迫安排到下一年,導致某些片區居民推遲一年供熱。
而就在最近,王琳負責為公司辦理審批的氣代煤項目,則在很短時間內便走完了環評審批程序,按照計算,這個項目完全可以趕在9月底之前完工,年內就見到效益。讓王琳感觸最大的,是環評報告再不用自己跟第三方編制單位來回“扯落”了。
“按照以往經驗,環評報告上報后要反復修改,我們自己不專業,往往把時間就耽誤在這里了”,王琳說,過去修改環評報告,作為建設單位的他們既要與審批工作人員溝通,又要協調編制單位修改,來回跑好多趟不說,修改不符合要求的情況經常出現。市環保局十二條措施推出后,中間環節沒有了,審批工作人員直接與編制單位聯系修改,這次只修改了一次就通過審批了。
“開展環評是很多項目建設前必不可少的環節,可是從開始委托市場中介編制到拿到批復文件時間過長,讓很多企業感到頭痛”,市環保局環境影響評價處(行政審批辦公室)處長譚曉哲表示,市環保局結合“我是當事人”活動,站在企業角度換位思考,深刻剖析從市場中介到行政許可的環評“全鏈條”,查找出企業亟盼解決的五大環評“痛點”,推出優化營商環境十二條措施。目前來看,十二條措施成效初顯,企業對此非常歡迎。下一步,他們將結合更多企業以及行業的實際訴求,繼續研究問題完善措施,優化環評審批程序,幫助企業更好更快地完成環評審批。(本報記者張錚)